关于我们

我们努力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古典书籍

我们尽量挑选欣赏和在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,所以我们更倾向于:中医类、艺术类、影像类、珍稀类以及部分刊印水平较高的书籍。

关于我们

古书格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在线古籍电子图书馆。致力于开放式分享、介绍、推荐有价值的古籍善本,并鼓励将文化艺术作品数字化归档。我们尽可能呈现书籍品貌、内容。借此计划让大家自由地欣赏到那些难以现世的书籍。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人类文明进程。

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全书目录六十卷,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,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,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。《永乐大典》屡遭浩劫,正本不知去向,副本今仅存四百多册八百余卷,散藏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。

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(1388 年),即欲修纂类书,商议 “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《类要》”,但未修成。明成祖即位后,令解缙等人修书。编撰宗旨: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,毋厌浩繁!” 过程召集 147 人,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(1404 年),初名《文献大成》;明成祖过目后认为 “所纂尚多未备”,不甚满意。永乐三年(1405 年)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、解缙、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,动用朝野上下共 2169 人编写。组织设监修、总裁、副总裁、都总裁等职,负责各方面工作。蒋用文、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,陈济为都总裁,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,永乐五年(1407 年)定稿进呈,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,亲自为序,并命名为《永乐大典》,清抄至永乐六年(1408 年)冬天才正式成书。据《进永乐大典表》称,全书缮写成 22877 卷,目录 60 卷,成书 11095 册

我们的宗旨

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

感兴趣吗? 选购此古籍系列!

我们鼓励更利于传播、更利于长期保存的数字文件。知识有两种,你自己知道某种知识本身,或者你知道哪里能找到这种知识。我希望古书格能成为大家的一种知识来源。读书应该是一个民族的品格。书籍注入我们的品格,我们也注入品格新的内涵。
购物车